2025年06月18日08: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图①:山东滨州市惠民县东董村村民董相民(左一)在工作中。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发展群众家门口的社区服务……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持续完善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支持政策。近日,记者深入多地社区、乡村、医院,探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举措、新成效。
——编 者
山东运用大数据赋能社会救助——
“政策找人” 精准帮扶
本报记者 李 蕊
清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东董村,村民董相民手握扫帚,仔细清扫路边落叶。
手机“嘀”地响了一声,他掏出一看,原来是公益岗工资到账了:“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心里踏实,日子更有奔头!”
一年多前,董相民因脑血栓导致肢体二级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家四口,原本靠低保金和几亩地维持生活,一场疾病让家庭负担更重了。
困难之际,镇民政办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了他:“大叔,您想不想在村里干点轻快的活儿?可以为您推荐公益性岗位。”
董相民有些惊讶:“我没主动申请过公益性岗位,政府咋这么了解我的困难?”
原来,为推动救助范围从“在保对象”向“潜在对象”拓展,山东搭建起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汇聚了28个部门的77类社会救助数据资源并持续更新。
通过比对医保系统、教育缴费数据和低保档案,平台发现了董相民的家庭困难,并结合他的残疾等级、年龄等信息,初步判断他具备从事轻体力劳动的能力。
“这条由大数据勾勒出的‘画像’,触发了帮扶机制。监测预警信息流转到镇上,我们立即入户核查。”胡集镇民政办工作人员介绍。
“我还能动,就想再努力一把,给家里减轻点负担。”董相民敞开心扉。惠民县民政局迅速与教育部门、人社部门联动,将董相民纳入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名单,并帮他的小女儿申请了教育资助,解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
一份负责本村卫生保洁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也很快交到董相民手上。“以前在床上动弹不了,觉得自己失去了价值……”董相民话锋一转,“现在能干活,有工资,还能为村里出份力,心里舒坦多了。”
董相民的故事,是山东省利用大数据赋能社会救助,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的一个生动缩影。目前,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已将全省191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今年以来,共触发预警信息26.2万条,经基层核验纳入救助6244人次。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我们将持续创新民生公共数据应用,推动社会救助可感可及,确保救助资源精准到人,为更多困难群众点亮生活的希望。”山东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江西资助新生儿参加基本医保——
呵护一小 幼有所保
本报记者 周 欢
打开手机“赣服通”APP、出示医保码、扫码扣费……“总费用1368元,报销后交了907元,这次又省了461元。”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居民桂玲燕的小儿子才3个多月,日前因感冒住院治疗,顺利出院后,她感叹“使用医保结算诊疗费十分暖心”。
桂玲燕的获得感,源于江西实施的“资助新生儿参加基本医保”政策。江西省医疗保障局法规财务处处长管志明介绍,江西对2024年1月1日零时以后出生的新生儿,按规定办理省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的,连续3个参保自然年度(含出生当年)个人缴费由财政全额资助。
“过去,有些家长没给孩子办医保。现在不用纠结了,许多宝爸宝妈都第一时间办理了医保登记手续。”桂玲燕说,以前给小孩办医保程序繁琐,要带出生医学证明、户口本、社保卡,兜兜转转跑几个单位,“如今我在手机‘赣服通’APP上就能办,按提示填写信息、通过核验,全程不到10分钟。”
针对有些家长对新生儿参加居民医保政策尚不熟悉的问题,当地医保部门制定了新生儿医保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指南,依托“赣服通”等平台,推动新生儿医保参保、出生医学证明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