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系緊智駕汽車發展“安全帶”(評論員觀察)

孟繁哲

2025年09月15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強化監管,有助於引導車企專注提升產品品質,也能提醒駕駛人正確對待輔助駕駛技術,避免安全事故

  把安全冗余留足、把品質底線筑牢,堅定“優質優價”的追求,才能讓技術創新打開發展的增量空間

  

  不久前,《關於加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品召回、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與規范宣傳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發布。征求意見稿提出,企業向消費者提供有關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駕駛自動化等級、系統能力等信息時,不得做虛假、夸大系統能力或引人誤解的宣傳。

  智能跟車、自動超車、代客泊車……如今,能提升駕駛效率和舒適度的輔助駕駛系統,成了很多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標配。這既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成果,也為汽車產業開辟了新增長點。然而在營銷過程中,有的車企夸大宣傳輔助駕駛系統能力。一些消費者受到誤導,以為只要開啟輔助駕駛功能,就能“脫手脫腳”“躺平睡覺”,為交通安全埋下隱患。強化監管,有助於引導車企專注提升產品品質,也能提醒駕駛人正確對待輔助駕駛技術,避免安全事故。

  創新無遠弗屆,但安全始終是汽車產業發展的生命線。發布電動汽車電池新國標,要求升級為“不起火、不爆炸”﹔擬出台標准規范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要求企業不得通過遠程在線升級方式來隱瞞缺陷……一段時間以來,相關部門出台一系列有力舉措,為行業發展擰緊“安全閥”、系緊“安全帶”。對企業而言,唯有將安全第一的理念貫穿於從研發到宣發的全鏈條,確保技術進步實實在在服務於人、造福於人,才能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贏得信任和支持。

  汽車智能駕駛技術方興未艾,有人擔心,如果管得過嚴,會不會損傷“創新的苗芽”?問題的關鍵不是監管是否過嚴,而在於如何依法監管,才能讓安全保障與創新活力的“蹺蹺板”實現平衡。比如《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強調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用於“個人乘用車出行”場景,並提出自動駕駛汽車運營、網絡、數據等方面安全保障的要求。目前,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從60平方公裡擴大至600平方公裡,已向超1000輛車發放測試牌照,測試裡程數超3800萬公裡。

  智能駕駛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但技術演進規律決定了,一口吃成胖子並不現實,技術成熟離不開長期、大量的試驗和訓練作支撐。從各地實踐看,用改革的方式、法治的思維、試驗的辦法,指導研究機構和經營主體統籌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兼顧科技創新與安全保障,才能讓新能源汽車產業形成既活力奔涌又規范有序的發展局面。

  不僅是汽車,任何產業創新都不能偏離安全的軌道。統籌活力與秩序,才有市場的欣欣向榮。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越是技術迭代迅猛,越要警惕“蘿卜快了不洗泥”的隱患。諸如為搶佔市場風口,壓縮研發測試時間、隱瞞設計缺陷之類的操作,看似先人一步,實則急功近利、害人害己。把安全冗余留足、把品質底線筑牢,堅定“優質優價”的追求,才能讓技術創新打開發展的增量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當智能網聯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管理系統”也要跟上節拍﹔當人工智能滲透日常生活,規范准則也要更新完善﹔當生物醫藥進入創新深水區,法理倫理的底線不能僭越……乘上技術的高速列車固然令人欣喜,但唯有持續提升安全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我們才能駛向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5日 05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