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韓??鑫??邱超奕
2025年07月28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在不同的時間刻度上,一個流動的中國正呈現出嶄新圖景——
一小時,復興號風馳電掣350公裡,速度領跑全球、創新動力澎湃﹔
一天,平均約1.8億人次跨區域流動,出行熱情高漲、市場活力迸發﹔
一年,鐵路投產新線3113公裡、公路裡程增加5.35萬公裡,服務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韌性的可持續交通體系,是支撐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美好願景的重要舉措。”
伶仃洋上,南北兩條沉管隧道,展現出交通科技的創新高度。
碧波滾滾,海天一色,相距30多公裡的兩座超級工程遙遙相望。從2013年港珠澳大橋成功安裝我國首節跨海沉管管節,到2023年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合龍,原班人馬、十年跨越。
我國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實現了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實現了從局部先進到系統提升:攻克地質難題,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順利貫穿天山南北﹔矢志自主創新,全球最快高鐵列車CR450成功亮相﹔提速智慧轉型,2800多公裡長江干線航道實現5G全覆蓋,人工智能在交通運輸領域加速應用,自動駕駛、智能航運、智慧物流等新技術新模式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裝備制造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撐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日趨完善。
截至2024年底,全國超1/3的省份實現了市市通高鐵,超2/3的省份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四好農村路”加快建設,農村公路總裡程達464萬公裡﹔航空服務覆蓋全國92.6%的地級行政單元、91.2%的人口﹔快遞服務網路條數增加2.33萬條。今年上半年,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6474億元,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337.6億人次。
東海之濱,一座世界貨運大港作為硬核力量,為我國出口貨物出得去、進口貨物進得來提供堅強支撐,標注出交通物流保通保暢的發展力度。
汽笛聲響,滿載浙江義烏小商品的“司馬埃森”輪從寧波舟山港駛出。得益於“鐵海快線+中東快航”的物流新模式,僅用17天,“司馬埃森”輪便抵達阿聯酋杰貝阿裡港。
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場與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緊密相連,助力全國數十萬中小微企業貨物高效流轉。截至目前,義烏與寧波舟山港之間的鐵海聯運通道累計運輸量已突破100萬標准箱。
更趨成熟的交通骨架,加速了物資流通和人員流動。2024年,全國全社會物流成本降低了約4000億元,其中交通運輸成本降低了約2800億元,佔到2/3左右﹔鐵路、水運貨物周轉量分別較2020年增長17.5%和33.6%,快遞最高日處理能力達7.29億件,物流運輸更加暢通﹔城市客運量約1068億人次,每天約2億人次通過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率100%,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
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放眼海陸空,交通宏圖鋪展:海上航線通達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錢凱港等一批港口投入運營﹔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1萬列,中歐跨裡海直達快運等國際多式聯運線路開通﹔民航國際航線通航境外83個國家的213個城市﹔郵政網絡覆蓋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的交通“朋友圈”不斷擴大,一個面向全球、互利共贏的交通運輸開放合作新格局有力保障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可持續交通發展成果不斷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交通強國的重要論述精神,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交通運輸服務保障。”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部長劉偉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8日 01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